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以文化为支点开展国际传播,形成了具有边疆特色的 “红河经验”。红河州边境线长达848公里,与越南老街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前沿,是中越经济走廊主干线。近三年来,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找准目标定位,创新工作方式,以文化为支点,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品牌塑造为抓手,以文明互鉴为纽带,积极探索具有边疆特色的国际传播新路径,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区域人文交流中形成“红河经验”案例成效。
案例成效
中非友谊传播成效显著。围绕中赤几友谊小学,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宣传报道,全网相关信息超 1.2 万条,累计阅读量超 2.6 亿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超 1000 万,还吸引了外交部发言人推介。
跨国春晚影响广泛。历届中越跨国春晚总曝光量达 8.36 亿人次,观看量累计 8400 万,2025 年春晚总曝光量突破 2.36 亿人次,直播观看量超 3100 万,促进了中越文化认同与贸易往来。
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 5 个账号,累计粉丝量 3.23 万,发布推文 8200 条,阅读量 1078.99 万次,多件作品获外交部点赞和国际传播奖项。
特色与亮点
“国家命题 + 地方特色” 模式。将国家外交大局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如通过中赤几友谊小学的故事,展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成果。
品牌塑造有力。打造中越跨国春晚品牌 IP,从边民自发活动升级为官方主导的跨国文化盛典,主动融入国家叙事。
机制创新与多方联动。成立工作专班,联动海内外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构建全域传播生态。
推广价值
为沿边地区提供样本:红河州融媒体中心以文化为桥梁,开展国际传播和人文交流的做法,为沿边地区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创新国际传播路径:通过打造品牌IP、创新传播模式等,为其他地区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提高影响力和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发展建议
持续深化文化挖掘。进一步挖掘红河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哈尼梯田文化等,以文化为核心,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项目。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国际传播规律又了解当地文化的专业人才,提升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拓展传播渠道和内容。除了现有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可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同时丰富传播内容的形式和题材,提高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